团结拼搏/开拓求实/满足用户/科技进步
提到周总理,
人们会想到他俊朗的外表,
想到他温文尔雅的气质,
想到他在外交会议上从容应对的神态,
然而,
很少有人知道
周总理也留下了许多诗,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写于1917年。
那是一个秋天,
19岁的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
看到国内积贫积弱的面貌
毅然决定赴日留学,
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
他用一首雄伟的七绝,
向世界传达了改变的决心
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 周恩来南开学校毕业留影)
很难想象,
这是一位19岁少年的作品;
弱冠之年,
就把天下兴亡挑在了自己的肩上。
透过当时的照片,
可以看到周恩来坚毅的眼神,
即使在今天,
也能跨越时空给人力量。
开篇一句“大江歌罢掉头东”,
是对前人“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致敬,
也照应了自己跨过江海,
东渡日本的现实。
“邃密群科济世穷”,
表明了此次前去要学习的内容,
只有学习他国的先进思想和制度,
才能启蒙民众,
唤起国魂和国性。
“面壁十年图破壁”
则借用了达摩禅师在山洞里面壁十年,
静心修禅,
最终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
以此来表明自己不畏困难,
敢于突破的毅力。
最后,“难酬蹈海亦英雄”
再次表达了自己奋不顾身的决心。
“蹈海”有两层意思,
一是革命家陈天华也曾留学日本,
为唤起沉睡的百姓而投海;
二是晚清时期,
把留学寻求真理的行为称为“蹈海”。
前有先辈为革命赴死,
后有爱国青年前仆后继,
如此种种,
怎能不叫人热血沸腾!
(周恩来1919年所写《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
周总理在最美的年华,
写下最热血的诗篇。
他也用一生,
践行了诗中的理想。
少年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1年,周恩来还在上小学时,
校长给学生上课,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为了光耀门楣,
有人说为了有大好前途,
轮到周恩来,他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一年,他才13岁
青年奋发,
为国家存亡而奔走。
后来,他远赴重洋
到日本,欧洲等多地留学
才接触到了共产主义,
走上了革命家的道路。
壮年拼搏,
为内政外交而奔波。
西安事变,万隆会议
访问苏联......
每一次,周总理都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把中国的威望一提再提。
周总理的警卫曾说过一个故事:
一次,总理连续开了好几天的会议
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短暂休息后,
马上又有外宾需要接见
(油画《鞠躬尽瘁》 王吉松1994年创作)
尽管疲惫不已
周总理还是说:
“给我一点时间
我去刮个胡子。”
过了良久,盥洗室仍不见动静
警卫悄悄打开门
眼前的画面却让他心疼不已——
周总理站在洗手台边
一手拿着剃须刀
另一手轻握毛巾
就这样以站立的姿势睡着了。
鞠躬尽瘁的周总理
就是这样为国为民
一如诗中“群科济世”
“面壁十年”的宏愿
他用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
却用最赤诚的关切对待着人民。
不论是诗篇还是言行
周总理为人民留下的财富
到如今依然令人敬佩
这是一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亦是一位为国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
周总理用自己鞠躬尽瘁的一生,
为祖国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人们对他的思念,
也是一年又一年。
爱人者,人恒爱之。
周总理的“美”是人格之美,
更是中华之美。
这样的精神与风骨,
不仅是中国形象的缩影,
更像一盏明灯
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十月初四
2023年11月16日
国际宽容日
时间最懂人心,
时间见证真情。
一颗心是否真挚,
时间长了便立见分晓;
一个人是否真诚,
漫长岁月会告诉你答案。
真正的情感必定耐得过时间的流逝,
正如美酒一般,
酝酿的时间更长则口感更佳。
往后余生,
无需他人的离去而悲伤,
只需做好眼前事,
珍惜眼前人。
时间,自会为你留下最真的人。
END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