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拼搏/开拓求实/满足用户/科技进步
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里,酒带来的瑰宝数不胜数,曲水流觞,诗酒唱酬,兰亭集序,儒风雅韵,都成为酒文化里的瑰宝之一。
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贯穿中国的历史,渗透中国人的精神,如果没有酒,中华文化的缺失将不可估量:李白不会写出《将进酒》等名诗,王羲之不会写出《兰亭集序》等名书法,《三国演义》中不会有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历史上也不会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胆识和魄力。
三月三,上已节
上已,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已日,这是我国民间一个拔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古人认为,水和火都是至洁之物,可以消除一切疾病和灾难。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已有水滨拔楔之俗,朝廷中还指定专职女巫掌管此事。拔,是拔除病气,使之清洁;楔,是修洁、净身。拔楔是通过洗僵身体,达到祛除凶疾的一种仪式。
到了汉代,三月上己,才确定为节日。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拔除不祥。后来,此俗又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临水宴宾。魏晋以后,才将上已正式定为夏历三月三日即春楔,所有临水拔楔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
曲水流觞,诗酒唱酬
“曲水流觞”活动就是由上已节派生出来的一种风俗。那时,人们在举行拔禊仪式后,大家就坐在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觞(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准即取饮,彼此相与为乐,故称“曲水流觞”。“觞”通常是木质的,体积较小而质量较轻,底部装有托,可以方便的浮于水面。此外也有陶质的杯子,因其两边有耳,又称做“羽觞”。陶质的“羽觞”要比木杯重,在使用时往往是放置在荷叶上的。
曲水流觞原本并不仅仅局限于文人墨客,它甚至是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夏历的三月上巳这一天,百姓们都要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大家一起聚集在小河边,举行一些仪式,来祈求平安吉祥,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禊礼”,仪式过后, 将杯子盛一些酒水,放入河中,任其沿着河道自上而下流过,等到杯子停到谁的跟前,谁就要把杯子里面的酒水喝光,寓意着消灾减祸,幸福安康。
在此之后,曲水流觞就慢慢的演变成为文人墨客的一种诗酒唱酬的娱乐活动了,当然,形式都差不多一样,都是在河渠或者天然的小溪旁边,在上游放入一个杯子,杯子里面盛满酒水,自上游而下,杯子停留在谁的面前,就需要自己即兴赋诗一首,如若不能够作出诗作,就要接受罚酒,喝光杯子里的酒水
兰亭集序,儒风雅韵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名士谢安、孙绰、支遁等41人,会于山阴县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
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兰亭集序》千百年来为人所尊崇,而它的诞生离不开酒的功劳。饮至微醺,王羲之文思喷涌,心手双暢,文采笔墨俱各飞扬。不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天时,徒增仰俯天地,听观来去之感慨。如此的佳作奠定了它天下第一的美名,而酒在这一过程中也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在曲水流觞的意境里,诞生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也留下了酒文化悠久的故事。
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里,酒带来的瑰宝数不胜数,而《兰亭集序》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懂酒爱酒收藏酒,
买酒喝酒品鉴酒,
好酒有年份,
真情爱无价!
END